文/  Eyeplus聚英視光眼科診所醫療顧問  周士祺醫師

 

在一般眼科門診中,病人的問題形形色色,大部分都要用藥來解決。但有一群人的問題其實眼睛無大毛病,處理也不需要用藥,但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這類病人有幾個特點:年紀大約20~50歲,常抱怨眼睛痛頭痛,會懷疑眼壓高,需要長時間用電腦或辦公室工作,多數都有戴眼鏡,這就是現代人常見的”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CVS的原因很多,詳細討論請見另文。

 

headache-chiropractic   

 

 

 

在此要特別點出的是,很多人的問題是來自錯誤的眼鏡,這就好比穿錯鞋導致腳痛,事實上大部分人的問題只要一副量身訂做的眼鏡就可以解決。

 

量身訂做的眼鏡?眼鏡不都是要親自去量度數才做出來的就是量身訂做啊這有什麼好談的......

 

 

其實不然。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真正的量身訂做。在此我用作西裝的概念來比喻比較容易了解。

 

西裝的製造有分三種:

 1. Ready-to-Wear(Off-the-Peg):即成衣,尺寸有S、M、L、XL等等,簡單套一下就可以找到差不多的西裝,很方便,但通常談不上合身。路邊賣的老花眼鏡就是類似這種,短暫應急用還可以,長期使用就不合適,這種眼鏡兩眼的度數一定相同,但實際上我們雙眼的度數很少會有一模一樣的情形。

 

comTM05 

 

 2. Made-to-Measure:這是先幫客人量身,然後從現有的成衣組件中找尋最合適的組件,修改後加以組合生產的成衣。 比方說,某個客人的袖長大約40號,肩寬大約42號, 胸圍接近46,就把這些組件都找出來,修改後縫合在一起,就成為Made-to-Measure的西裝,這種西裝價格中等,製作時間稍長,合身程度比成衣好很多,但要完全符合每個人身材則不太可能。大部分的配鏡方式類似Made-to-Measure,驗光師會先量患者的眼睛度數及瞳孔間距,並依其習慣需求決定適配的度數,試戴無誤後即找出度數相符的庫存片,開始製作鏡片。這樣的配鏡流程是大家所習以為常的,製作時間不會太久,大概1~2天,有些甚至可以40分鐘取件。但這種方式是建立在很多假設上,也就是檢查及製作過程中省略很多步驟,很多未測的參數都改以一般平均數據來取代,通常這不會有太大誤差,但也不可能符合每個人,所以有些人會覺得不舒服,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不論有人把Made-to-Measure翻成什麼中文(套量訂製、半訂製...),這都不是真正的訂製。記得"Made-to-Measure = 量身 + 找零件尺寸 + 先修改 + 再組合"。

 

54428635 

 

 3. Bespoke:在英語裏,bespoke 和made to measure 是近似詞,但bespoke 才是真正的量身訂做。100 多年前,有位美國裁縫如是形象地解釋bespoke:“人體可以由許多點來分隔開來,每個點都需要單獨測量尺寸,並據此單獨製作布片。以肩膀和身體舉例,就像用布包裹一個球,需要剪裁出不同的布片,然後將之完美地縫合起來,使拼合處和諧服貼。”這聽起來像是一種藝術,用二維的平面布料,來雕塑出如人體一般完美的三維形狀,簡直是在模倣造物者之手。這種方式製作最費時,費用也較高,但成品卻是最令人驚艷。眼鏡也有bespoke的訂製,包括鏡框及鏡片。由於鏡框的訂製比較偏向外觀需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suit-measure   

 

 

 

那bespoke與made-to -measure的鏡片有何差異?我們從幾個重點來看:

 

A. 驗光的過程:驗光的目的就是要量出眼睛的度數,就像是做西裝時要先量身體各部的尺寸。基本上只要得知眼睛的球面鏡度(就是近視或遠視度數),柱面鏡度(散光度數)及軸度就可以製作眼鏡。目前大多使用電腦驗光機來測量度數,準確度高且方便快速,依此度數讓患者試戴,做些必要的調整後,若無問題即定案,通常可在10~20分鐘完成,這是made-to-measure的配法。然而,電腦驗光值並非100%準確,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有很大的誤差,以bespoke的配法,為求慎重,通常還要以視網膜檢影鏡做double check,並作主觀式驗光來微調度數,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要用雲霧法或是點散瞳劑來解除眼睛調節機能的緊張程度,以確保量測的度數不受假性近視的影響。另外加上雙眼視機能平衡檢查,以確定雙眼視物時不會不舒服。最後戴著試鏡架調整並做環境視覺評估(例如:看電腦、書本或開車)以模擬實際使用狀況,如此驗光出來的度數方能符合真正用眼需求。

 

B. 鏡片的度數:首先要先思考一個問題 ” 試戴無誤之後的度數是否等於要做在鏡片上的度數? ” 答案是”否”。這是因為試戴的鏡架與實際要戴的鏡框在臉上的位置並不相同,更進一步說明,也就是鏡片在眼前的距離(專業說法稱之為”頂點距離” )會因不同鏡框而有所差異。bespoke配法會要求您先戴上所選的鏡框,量出頂點距離、傾斜角度及鏡框面彎,算出修正後的度數才等於您實際適合配戴的鏡片度數。Made-to- measure的配法則是不考慮鏡框的差異,一視同仁地把頂點距離假設為12或14mm,而不做修正,所以有些同時配兩付(不同鏡框)眼鏡的人會發現:” 咦~ 奇怪?為什麼明明兩付眼鏡度數都一樣,可是戴起來感覺卻不同?”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IMG_0959   

 

C. 光學中心點的位置:每個鏡片(以單焦鏡片舉例)都會有一個光學中心點,此鏡片中心點的位置理論上應對應到眼睛瞳孔的位置,意即眼鏡兩個中心點間距應該符合患者兩眼的瞳孔間距(在此先不討論斜視的特殊狀況)。無論是made-to-measure,或是bespoke都應遵守這個基本原則。不過,我們的臉通常不是兩邊完全對稱,左右眼相對於臉的中線位置會有些許差異,雙眼也不一定會一樣高。made-to-measure的配法就是假設雙眼對稱,水平高度相同;而bespoke才會量出各眼瞳孔的真正位置,以決定光學中心點在鏡片上的位置。中心點位置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度數,因為這與配戴時的舒適性有關,只要中心點的位置不對,使用眼鏡的人就必須內轉或外轉眼球,才不會因稜鏡效應產生雙影現象,雖然這樣的修正動作小到您自己也無法察覺,但一整天累積下來對眼睛來說其實是一件相當累人的事,所以有不少眼鏡族抱怨眼睛酸痛、頭痛、看東西會花掉,最後發現其實是眼鏡出了問題。

 

Bespoke的配鏡方式,由於非常強調鏡框與鏡片的完美結合,所以通常要使用 ”瞳孔定位儀” 才能準確得知前述的所有參數。目前幾家國際光學鏡片大廠(例如:Rodenstock、Zeiss...等等)都有自己的定位儀,定位之後計算出來的數據會傳回原廠以便製作鏡片,依此方式做出的鏡片不只專屬於您個人(故稱個人化),也專屬於您所選擇的這副鏡框。此種鏡片由於是獨一無二,不可能有庫存片,一定需要訂做,故耗時較多,有時候一來一往會花上兩個星期左右,不像made-to-measure 通常拿度數相近的庫存片來製作,而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

 

IMG_0820   

 

目前最新的漸進多焦點鏡片提供了不少便利性,並且可依個人習慣需求有不同的組合。這類鏡片的度數不只一個,度數的變化呈帶狀分布,其複雜性高出單焦鏡片甚多,大概都要用到定位儀才能配的準確。

 

D. 鏡片的附加功能: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眼鏡鏡片有多種折射率可選擇,能有效改善高度數鏡片太厚的問題。此外非球面的設計可以減少像差,提升影像的品質。表面鍍膜及鏡片特殊處理可以防眩光、防髒汙、抗紫外線及濾除藍光,甚至有隨紫外線量或溫度高低而變色的功能,各家鏡片廠商提供的附加功能多少會有一些差異。面對這些林林總總的鏡片,患者可以依自身的需求去選擇,這就像是訂做西裝時要選擇布料一樣。但要記得,無論是多高級的布料,若無優良的設計及剪裁做工,只是徒然浪費掉一塊材料,還是做不出一套好西裝。

 

從以上的西裝例子來比喻配鏡過程應該不難理解,不同量身訂做方式的結果會直接反映在配戴者的感受上。根據調查,大部分的人配一副新眼鏡時,會花80%的時間選鏡框,花在驗光檢查上只有20%的時間,而且多數都會要求1~2天就要拿到。這種快速的配法頂多只能做到made-to- measure 的水準,無怪乎有不少人會配到不合適的眼鏡而導致不舒服。而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價格取向、消費者偏好或是店家的專業能力有限所致。

 

現代人生活大概脫離不了使用電腦、看電視以及使用交通工具,這些高度耗費眼力的活動,而眼鏡正是輔助我們看東西最主要的工具,直接地影響到工作效率以及生活品質。當我們汲汲於改善工作環境時,無非就是想要提昇工作效率或是享受清晰影像所帶來的震撼力,但在此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了照顧好自己眼睛的需求才是王道。在花大錢購買高解析度螢幕或是價格不斐的人體工學椅之餘,仔細想想,每天使用最貼近雙眼的工具 ”眼鏡” 是否也應跟著升級?配一副bespoke級的好眼鏡豈不是CP值更佳?

 

圖片3   

 

 

詳細評估與配戴介紹請洽Eyeplus聚英視光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