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研究指出,如果父母在孩童時期就近視且長大成人後發展成高度近視,那麼小孩近視的機率比父母都沒有近視的小孩高,雖然遺傳是造成近視的因素之一,但目前醫療科學認為近視與遺傳、環境因素、及用眼習慣有關。如何預防近視是兒童視力保健的重要議題,若已經近視,如何控制近視更是刻不容緩地亟需父母與醫師的關心與協助。
為什麼只談兒童近視?
根據美國NEI(Nation Eye Institute)的一個長期研究結果顯示,年齡介於6至14歲的青少年是「最典型」的近視發展年齡,同時在研究中參與較多戶外活動的學童,得到近視的比率相對比較低,目前仍不確定是戶外活動的自然光線或是遠距離注視幫助眼睛發展,但戶外活動已被認可是青少年預防近視的方法之一。此外,NEI更近一步指出,一旦學童已經得到近視,再參與更多的戶外活動,也無法減緩近視的發展,若要進一步控制近視,則需要有效的近視控制方法。
根據【台灣地區6-18歲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的研究則指出,台灣學童近視有3項特點:發生得早、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率高。小一至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0至125度;小四至國三平均增加75至100度,高中後速度減緩平均50至75度,大學後大約每年只增加25度,因此年紀越小近視發展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愈大。
近視還分真假?!
EyePlus聚英視光王馨慧醫師表示:「青少年視力不良初期可能是『假性近視』,假性近視是因為近距離用眼過度,造成睫狀肌緊張無法放鬆,導致看遠看不清楚,一般來說假性近視度數不會超過150度。若到眼科檢查,醫師會用短效散瞳劑放鬆睫狀肌,若測量結果沒有視力不良就是假性近視,但假性近視如不加以治療,一般而言會進展成真性近視。」
「真性近視」是屈光不正( refractive error)的一種,指的是外來的光線經眼球的屈折後,沒有精準的聚焦在視網膜上而是落在視網膜之前,一般近視是因為眼軸長度增加,導致光線在還沒到達視網膜前就聚焦而造成的,在青少年時期,真性近視若只有矯正而沒有控制,度數會逐年增加,直到成年後度數才會停止增加。
有效控制近視的方法
王馨慧醫師指出:「控制近視的第一個步驟是及早發現,所以每隔半年定期的視力檢查是必要且很重要的。」除了及早發現之外,及早治療選擇合適及正確的控制方法才是有效的近視控制,目前針對青少年有效的近視矯正及控制方法有散瞳劑、角膜塑型術及配戴光學眼鏡。
- 散瞳劑控制近視
長效型散瞳劑阿扥平(Atropine)是目前全世界醫界認可預防或抑制近視度數增加的眼藥水,散瞳劑控制近視在醫學界也有十幾年的歷史。
散瞳劑的主要作用是使瞳孔放大,並暫時麻痺眼睛睫狀肌、抑制眼睛的調節力,達到治療以及抑制近視的效果,王馨慧醫師表示:「點散瞳劑的近視學童可有效控制近視發展,以近視的小三學童為例,不加以控制,一年近視會增加100度以上,但使用散瞳劑控制近視,一年僅增加25度左右。」同時醫師也提醒,因為散瞳劑將瞳孔放大,所以點用散瞳劑會出現畏光的副作用,因此建議用散瞳劑控制近視時進行戶外活動一定要注意防曬,如:配戴太陽眼鏡、戴帽子等。
- 角膜塑型術
角膜塑型術(Ortho K)主要的功能有二,一為矯正近視;二為控制近視增加。
王馨慧醫師解釋:「角膜塑型術矯正近視的原理,是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利用光學原理,根據每個近視個案的近視度數、角膜弧度量身訂做,利用鏡片的特殊設計,壓迫角膜中心表面,使角膜平坦,降低近視及散光的度數。事實上,角膜塑型術不僅能矯正近視,有關屈光不正的症狀,如:近視、遠視、老花眼以及散光等,都能透過角膜塑型術矯正。」
角膜塑型術主要的矯正對象為近視的青少年,因為在15歲以前為近視發展最迅速時期,此外,人的眼球一直到18歲才發育完全,因此若採用角膜塑型鏡片控制近視,一般建議配戴到18歲,視力較穩定後可選擇其他矯正方式。
配戴角膜塑型鏡片矯正視力,約在1-2週內就會有明顯的矯正效果,唯須天天配戴,才能維持穩定的視力,若停止配戴則原本區光不正的度數將會慢慢恢復。
角膜塑型術在台灣於民國97年合法,屬醫療器材,需經眼科醫師專業評估並配戴,配戴時也要注意鏡片清潔及衛教,才不會引起細菌感染等副作用。
- 光學眼鏡
雖然光學眼鏡是很直接的矯正近視方式,但仍有父母不願意給已經真性近視的孩童配戴眼鏡,並且認為保持裸視可以讓視力恢復,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當近視的孩童沒有透過鏡片矯正視力,看遠要瞇眼才能看清楚,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及學習成效,也使得近視加深並可能會影響散光度數,光學眼鏡是很直接的矯正方式但到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光學眼鏡能夠有效控制近視增加。
發現視力問題應先至眼科檢查
最後,王醫師說:「近視或遠視等屈光不正的症狀,在國外已經視為是一種『病』,若警覺小朋友有近視的症狀,一定要先到眼科做一次視力檢查,再針對症狀矯正或近視控制,才是正確的作法。」
留言列表